52、垂泪因何故(1 / 2)

女世子 于欢 3184 字 4个月前

张九昭之言, 令五箭皆空的卫王重新燃起了赢头筹的希望,燕王世子马球只得二筹,若射柳只有三筹那么便与自己一样是五筹, 按今日场上之势,极有可能并列第一。

皇帝摸着长须, “依卿之言燕王世子此次能算的便只有三箭”

张九昭抱袖点头, “虎父无犬子,世子箭法精妙绝伦, 臣也为之叹服, 然规矩已立,无规矩不成方圆, 陛下也有旨,今日比试不论尊卑只分胜负。”

“卿此言有理,”皇帝旋即又道“燕王世子之箭,便按三筹算。”

“是。”

负责记筹的锦衣卫遂上前宣道“燕王世子得三筹。”

“三筹, 那不与卫王殿下一样共计五筹, 若后面的躤柳再无人得筹, 岂不是今年端午宴世子与殿下并列第一。”

赵希言的躤柳筹数下来,又引起了一番议论, 座上的安阳公主听之, 替其感到极为不公的拍桌道“世子哥哥明明中了五筹的。”

赵希言伸手轻轻拍了拍安阳公主的肩, “没事的。”

“那这样的话,世子哥哥就要与二哥哥并列了。”安阳公主道。

“并列岂不更好”赵希言道,“若侥幸并列第一, 那么就可以向陛下讨厌两份赏赐了,亏的只是陛下。”说话时,赵希言将目光撇向晋阳公主。

晋阳公主对于赵希言的得筹似乎并不在意, 神情淡漠,冷冷清清。

安阳公主看到赵希言的视线绕过了自己,遂轻轻挪动身子使她能看得更加清楚。

赵希言就这样静静的盯着晋阳公主与旁侧的宗室子弟谈笑风生。

几月相处,加上十年前,眼前人,既熟悉,又陌生,随着更多的接触,赵希言变得越发好奇,除了冷,好像在她身上再没有见过其他,甚至是找不到一点点软肋。

赵希言朝安阳公主招了招手,旋即凑到耳侧小声嘀咕了几句,只见安阳公主点了点头,便与赵希言互换了位置。

察觉身侧之人有所变动,晋阳公主心生警惕的回过头,“”

“世子这是作何”晋阳公主问道。

“想与阿姊说说话也不行么”赵希言反问。

“说什么”

见晋阳公主依旧一副冰冷之姿,赵希言挑眉道“娘说女子本弱,而泪水则是示弱博得同情的最好利器,我见犹怜便是由此而来,难道阿姊,就没有任何伤心之处,没有任何的软肋么”

“世子指的软肋是什么”晋阳公主不解。

“世人皆有眼泪”

“是吗”晋阳公主将赵希言的话打断,“吾幼时常见母亲独自一人坐于镜台前垂泪,一日,我入内询问缘由,母告诫曰女子一生一嫁,若非良人,莫要轻易许之,而后我才明白,母亲垂泪是因何故,我便于心中告诉自己,女子不能轻易落泪,尤其是为不值当之人。”

“什么叫不值当之人”赵希言问道。

“有心之人,不会让你流泪,若非如此,便都是不值当的,”晋阳公主回道,“既不值当,又何故垂泪,做无谓伤心。”

“有心之人”赵希言低下声音喃喃着,旋即抬头,二人对视,相顾无言。

晋阳公主楞在原地,她在淡蓝色的眸子里清晰的看到了自己,如在水中,光明透彻。

咚咚咚

暮鼓忽然响起

日薄西山,场上飞奔的人影被晚霞拉得越发长了,一支支飞矢接连从北侧飞向南侧,中靶或脱靶。

自赵希言之后,能五箭同时射中靶心与柳枝的人再未出现,就连王振二子,所得结果也只是与齐王一样,侥幸得一筹,王振长子二筹,然与马球筹数相加能超过五筹者竟无一人出现。

皇帝见之,脸色逐渐失颜,许久都拉沉着一张不悦的老脸,高士林见状,连忙道“今年的参试者都是年轻的宗室子弟与官宦子弟,他们都还年轻,未经世事,能有此成绩已是”

“这一辈的年轻人,远不如朕那时。”皇帝冷着脸打断道,“先帝时,各家子弟哪个不是苦练,生怕落于人后,瞧瞧今日,皆是父母娇惯溺爱之过。”

高士林噎住,旋即沉着一口气叉手退回原地不再多嘴,自讨没趣。

青袍官员将一份摘记的册子呈上,“陛下,今日得筹多者,有卫王殿下与燕王世子皆得五筹。”

“试者请上前来。”高士林高声传唤道。

一众年轻子弟按尊卑静立于御前,皇帝翻阅着册子,旋即给了身侧的年轻官员。

“今年躤柳极难,中者寥寥无几,卿看这头筹”皇帝犹豫的看向张九昭,“该如何评”